• 歡迎訪問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門戶網站——蘄州在線! 關注微信 關注微博 關注抖音 關注快手
    蘄州在線
    搜索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發布時間: 2023-6-5 13:26| 發布者: 蘄州在線| 查看: 118| 評論: 0

    八里湖的上海青年娃

    文/孫錦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八里湖是個好地方。山、水、田、林、路、房,布局合理,格調鮮明,座落有致。沿途滿眼美麗景色,到處能見產業基地,不愧為國家級“示范農場”,鄂東的“魚米之鄉”。到這里來旅游、參觀和學習的人很多。司機兼導游說:“八里湖,令人向往,是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傳奇之地!薄霸趺磦古老呢?”有人隨口問一句!罢f古老吧,那邊有個‘蚌殼地’,已發掘出距今有三千多年的西周古文化遺址,三千多年啦!睂в螐淖髠溶嚧跋虿贿h處的小崗地一指!熬褪沁@個叫土門城的小社區,也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初年就被設為蘄春縣城,存了七百余年!彼緳C停了車,在一片柑橘園內。除了桔樹、艾地、路、房子和水外,未見到土門城與其它地方有什么不同的特殊之處。大自然的力量太偉大,可以摧毀當年能工巧匠建造的一切,不留下痕跡。不是考古和史料記載,很難讓我相信這個方圓僅三十多平方公里的“八里湖”農場,還真有文明歷史。車動了,車上增加了一位韓大爺!斑@片水域,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是湖草叢生,當地人常常掛在嘴邊的‘大湖草’,形容做事馬虎、不講章法,比喻八里湖混沌,這也是對八里湖很形象的‘雅稱’,不知流傳了多少個朝代!卑耸鄽q的韓大爺打開了話匣子,回憶起別人知道的、或別人還不知道的陳年往事!澳蔷褪浅鄸|大堤!彪S著韓大爺指的方向望去,東面一道土長城似的,高出地平線很多,原來堤面是條走汽車的公路,現因公路改線,堤上長著茂盛的樹,鶯綠一線,南北連綿十幾公里。1954年特大洪水過后,當地政府組織全縣人力物力,苦戰數月,靠肩挑背馱筑起了“赤東大堤”,阻隔江汛入湖,對八里湖有了管束,湖水也漸漸乖了,為后來開發荒蕪已久、建設嶄新的八里湖創造了條件!爸R青年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痹凇翱s小三大差別”“改造知識分子”及“減少大中城市吃飯壓力”的特殊年代,確實是個新生事物,吸引著上海這座東方特大城市不少有志青年到農村去的興趣和決心!爸嗉o念館”里展示著八里湖發展變化的圖片和實物,有關上海知識青年工作生活的展區,很引人關注!鞍死锖,也因為一下子來了這么多的上海青年娃,在全縣出了名!表n大爺很得意。1958年初夏,彩旗飄揚,艷陽高照,海風拂面,江水東流。繁華的上海港,一艘客輪?吭诖a頭,隨水慢舞,輪機在響。三百多名青年娃娃知識分子,帶著行旅和夢想,排著長隊,一邊上船,一邊與送行的親人、領導話別!暗搅司蛯懶呕貋!彪y舍難分的家長和興高采烈的青年娃娃不斷重復著同樣的一句話!鞍莅!”“再見!”有叮囑,有安慰,有鼓勵,有笑容,也有淚水……一聲汽笛拉響,輪船逆水而上,上海城市建筑群越來越遠,漸漸消失在視線中!鞍,好美!”江美玲指著江岸。在這批西去的知青中,數她年齡最小,16歲還差三個月,也數她最活躍,有說有笑,有時還唱起蠻好聽的歌兒。沒有人應聲,坐在船上的青年娃,無意欣賞長江兩岸的美景,心早就飛到了他們要去的目的地——八里湖,想象著八里湖的模樣,憧憬著八里湖未來的一切。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朝霞東射,江霧逐散,輪船在長江中游北岸的一處小碼頭拋錨!盁崃覛g迎上海知識青年到八里湖安家落戶”紅布白字大橫幅很顯眼。鑼鼓喧天,編炮齊鳴,場面很熱鬧,知青娃娃們順著張張迎客的笑臉有序地下船上岸!澳!您好!”“歡迎!歡迎!”跟著熱情群眾組成的搬抬行李大軍,這些大多只有十六七歲的知青娃娃,慢慢走向八里湖這塊陌生地!按笫,這里為什么叫八里湖呢?”江美玲一邊走路一邊指著皺起漣漪的湖水,好奇地問身旁迎接她們的大隊干部!爸越邪死锖,一是因為它瀕臨長江,地勢低洼,自然成湖;二是湖面比較寬,直徑有八里,雖然比不上全國出名的大湖,但在我們當地人眼里,已經足夠大了。哈哈!”大隊高書記親切地講解。江美玲聽得很認真,也連連點頭。隨著農墾農場的組建,這些從上海來的青年娃和四面八方遷來的人口聚在一起,過起五湖四!按蠹彝ァ钡纳,開始用自己的雙手對八里湖進行治理和改造,建設屬于這些開拓者自己的家園。剛從高中醫科班畢業的江美玲,憑借她那青春熱血,留下了按著自己紅手印的知青申請“志愿書”,捧著蓋有上海知青辦公室大紅圓印章的“報到證”,到八里湖換取“戶口本”和“糧油供應卡”,成為八里湖農場三分場二大隊一生產隊的新隊員,住進了知青宿舍,與20多名知青哥姐們一起生活。江美玲很是高興,對這里百事都感到新鮮和好奇,新來乍到,就像旅游,就像走親戚,更是把這里當做她的第二故鄉。其實,美玲心里也很清楚,這一轉換,不僅變換了地域、身份,也將變換她的生活和命運,必須得面對,必須要堅強。別低看了這群年齡不大的上海青年娃,他們個個都是小知識分子,每個生產隊的知青宿舍里面在當時可謂藏龍臥虎,各方面的人才都有,文武匠藝,琴棋書畫,唱歌、跳舞、寫文、作詩、武術、繪圖、醫生、會計、教書、務農、做工……行行都有能人。他們勤奮好學,不懂就問,在學中干,在干中學。無論是參加勞動、體育競賽,還是文藝晚會、演講比賽,知青娃娃們當仁不讓地當主力、打前鋒。在需要精神的年代,這群青年娃個個都有精神,很有能量。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很充實,做也做得干脆,玩也玩得痛快。既能吃苦耐勞,也能快樂生活。每逢短期節假日,他們或成群結隊,或三五組團,或成對成雙,到江邊看久違的輪船,到湖邊看換季的風景,到蘄州看塵封的古城,到縣城影院看時新的電影……這群熱血青年娃娃,有理想,有抱負,有知識,有文化。一顆顆火紅的心,聚起一股強大的力,愿為八里湖奉獻青春和力量。他們過著集體生活,白天共同參加勞動,晚上還經常開會學習或輔導生產隊掃盲班的成人文化敎育,當義務教員。這些知識青年,也被當地人尊稱為張老師、林老師、胡老師、江老師……!斑@里原來是個知青點!表n大爺指著一片別墅群,回憶起了往事。這個知青點建在一口水塘邊,十幾列平房,住二十多個年輕娃,東頭住男的,西頭住女的,吃集體食堂,有專人種菜、做飯。與知青點僅三丈之距有棟單獨的布瓦平房,坐北朝南,與知青點前面墻成30度的夾角,兩列大小四間,除了明堂,廚房,還有兩間正房,住著曹娘和兒子劉新根。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曹娘的丈夫在兒子六歲時得“大肚子”(血吸蟲)病去世了,是她一人把小新根養大成人的。盡管個頭不大的曹娘,卻很勤勞、樸實、能干,是地道的賢惠農村婦女,能做手好菜,做粑、做圓子、蒸肉粉子是她的拿手活。知青點做飯的師傅若請病假事假,生產隊總是安排她頂上去,為知青做飯。知青點的人自然而然都與曹娘和她的兒子劉新根很熱乎了!安苣锖谩彪S著甜甜的叫聲,江美玲巳溜進了這個單門獨戶!柏,貴腳,快坐!辈苣镆贿呎堊,一邊用掃桌帚趕快在椅子上掃幾下,椅子上本沒有灰塵,只是曹娘怕污壞了姑娘得體干凈的衣裳,也表示對客人的尊重!罢埡人!辈苣镞f上一碗有霧氣的溫水!爸x謝曹娘!”“謝什么呀,莫客氣,不嫌棄我這個破屋,就常過來坐坐……”江美玲時不時到曹娘家串門,有什么事也肯向曹娘請教,與之交流,把曹娘當作親人一樣。還主動與曹娘的獨生子劉新根打招呼,說說話。曹娘也很喜歡美玲這個乖巧姑娘,不僅看著她很順眼,還喜歡聽她一口帶著吳儂軟語的普通話。一生只生養新根一個娃的曹娘,從心底把美玲當作自己的閨女似的,有什么好吃的總忘不了叫她來一起嘗嘗,有時也把好吃的送到知青點讓大家共享!皣u,噓噓!”劉隊長哨聲響了!巴砩险匍_群眾大會,請每個隊員都要參加!”劉隊長一邊吹哨,一邊沿家沿戶的門口留下這句不知重復多少遍的喊聲!巴砩蠒h內容只有一個,滅釘螺……,消滅……這是上級交給的政治任務……”聽說滅釘螺,消滅血吸蟲病,劉新根當然是最高興、最積極的人。八里湖之所以人煙稀少,成為長期荒蕪之地,除了每逢江汛來臨,江湖相連,汪洋一片,交通不便,種植業和養殖業遭受損失,生產生活受到影響外。主要還是釘螺密布,血吸蟲病流傳,湖區內的人想搬出去,外面的人不敢搬進來,成為人見人怕的避瘟之地。這里有“醉死垸”“寡婦河”“寡婦橋”“麻狗洞”“雙溝”“爛泥灘”,當地人在閑談時講歷史故事,僅這些恐怖的地名就把這群剛出學堂門的青年娃嚇得不輕。吃大早飯后出工,每人按昨晚會議的安排,分成幾個小組,抽水的,撈螺的,挑泥的,開溝的,搬石的,打藥的,各自帶著工具,分頭行動。幾部水車同時抽水,河溝里的水一段一段地抽干,露出不少釘螺,河邊和河床石頭上爬滿了釘螺,密密麻麻。滅螺隊員們用角鋤和箢箕將釘螺撈起,集中放在有石灰和藥水的簡易池子里集中滅殺和埯埋。水車達不到、抽不干的河垱子里,就得要人下水去作業,這活當然離不開老實、肯干、不怕吃苦的劉新根。當時條件差,無深統靴膠鞋,劉新根卷起衣袖和褲筒,空著手,赤著腳,在淹沒膝蓋深的水里,深一腳淺一腳,摸起一個又一個爬著釘螺的石頭,大把小把地從水里捧出釘螺,全然不怕血吸蟲找上他、感染他。在場參加滅螺的知青們,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江美玲手拿鋤頭撈河溝里帶釘螺的稀泥,眼光不停地瞟向劉新根,既有些擔心又有些憐惜。但劉新根卻不知有人在瞧著他,只顧自己干活。倒是劉隊長看到了這一幕。當江美玲知道劉隊長發現她干活走神時,不覺臉上一陣紅暈,眼光不好意思離開了劉新根。不一會兒,江美玲情不自禁地又盯起了劉新根!鞍パ健,劉新根慢慢歪出水面,左腳板在流血。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江美玲第一個沖到劉新根身邊,發現他腳板凹裂開一寸多長的口子,鮮血直往外流。隨后來看傷的人越來越多,大家把新根抬上河岸!疤蹎?”“還好!币粋關心地輕聲問,一個感激地小聲答。美玲用清水洗凈帶泥的傷口,用自己剛用的新手絹小心翼翼地為新根包扎,再扶著他一拐一拐的去大隊醫務室。次日出工前,江美玲去劉新根家里,給他換藥、包扎,她學過醫,這事她會。劉隊長和劉新根是同姓共房尚未出五福的自家人,論輩份,他是新根的叔。新根是生產小隊的農業技術員,劉隊長在安排活路時,故意常常叫江美玲協助劉根生干活,美其名說“新根文化水平不高,你是知識分子,要多指導他,多幫助他!眱刃纳钐幵趺聪,只有劉隊長自己清楚。從1960年開始,知青們連日帶夜參與政府組織的全域滅螺大行動,不怕吃苦,不怕臟水臭水,不怕被感染,一邊做農活,一邊滅釘螺,反反復復歷經三年,逐漸消滅了釘螺,根除了八里湖的血吸蟲病,送走了瘟神,當地群眾身體更健康了!^了幾年的單身生活,這些遠道而來的青年娃已到談婚論嫁的年齡了。林大海和胡小娟是在同一橦樓里長大的,從小學到高中,兩人都在一個班里讀書。兩家階級成份都不好,一個是國民黨軍官的兒子,一個是資本家的女兒。從大上海來到八里湖這新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兩人同命相憐,倍感親切,彼此珍惜。小娟繼承了母親苗條、清秀、白皙的基因,橫看豎看都是個美人胚子,深得大海的衷愛與關照。大海的帥氣、才氣和好脾氣也深深吸引著小娟。漫步田間小道,牽手果園桔林,并立小河橋頭,同時出工收工。湖邊常常留下兩人的倒影,田間時時傳出兩人的笑聲。四年后大海和小娟修成正果,結為夫婦,是這批知青中最先完婚的一對。再過兩年,他們可愛的女兒林瑩也出生了,一家三口,日子過得幸福美滿。同路來的上海知識青年,門當戶對,男女平等,你情我愿,結為夫妻的不少。有的上海男知青娶了本地姑娘為妻,也有上海女知青下嫁給了當地男青年為妻,各投所歡,各有所愛,真正做到了城鄉結合。還有少數上海知青不娶不嫁,不慌不忙,靜候機會返城。大上海,無論是在解放前,還是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都是中國的第一大城市,也是我國的經濟、貿易、文化和科技的中心。上海灘、黃埔江、摩天大樓、有軌電車、大世界游樂場、徐家匯大街等,無論是物質基礎,還是生活條件,比八里湖不知要高出多少個層級,兩個不對稱的地方真可謂有天堂與人間之隔。老實憨厚且不善言辭的新根,與美玲接觸多了,對美玲的話也多了,像變了個人似的,雙方的情愫在上升!澳闶裁磿r候回上海?”新根問!拔覐膩淼哪翘,就沒打算回去,也不是果容易回去的!泵懒岽,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盎夭涣松虾,你打算怎么辦?”新根又問!霸趺戳?想趕我走?”美玲故意面帶慍色!安,不,不是……”“我不走,在這里陪你干活不好?”美玲看著新根,觀察他的反應!昂,好,很好!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哈,哈哈……”說聲笑聲一陣一陣的,蒼天有眼,大地有靈,陽光明媚,山歡水笑,成對的喜雀在兩人的頭頂低空盤旋、歡聲喧叫!瓡r間流逝,歲月如歌。一天中飯后,美玲來了,悄悄塞給新根一個手絹,丟下一句“贈給你!”就羞答答地轉身溜走了。新根打開手絹,發現這正是美玲數年前曾給他包過腳傷用的那塊手絹,難怪當時美玲舍不得丟,專門從大隊衛生室把這血糊糊、臟兮兮的手絹裝進荷包帶回來,不僅洗得干干凈凈,保存得好好的,今天好像還噴上了女人專用的香水,正散發出微香。手絹里面有張折得很工整的紙,新根加速的心跳帶來臉面有些發熱發紅,微微發抖的手輕輕地拆開紙,看見上面還寫著幾行娟秀的字:這是我心愛的手絹手絹上留有你的血我很敬佩流在手絹上的血我更喜歡不怕流血的這個人短短幾句話,像文,又像詩;像信,更像謎。沒有開頭,也沒有結尾。不知寫給誰,也不知是誰寫的。幾行簡單的字,卻把這一家的兩口人嚇住了。夜深人靜,娘兒倆坐在桌旁的小油燈下,看著這幾行字,一遍,又一遍,不知看了多少遍。都不說話,整個屋子,除了寂靜,還是寂靜……娘打破了沉默:“根兒呀,依娘看,這事你要小心,人家是上海下放來的知識青年,你是本地窮人家的孩子,小蛤蟆不要想吃天鵝肉哈。再說,知識青年是受政策(法律)保護的,惹了她,搞不好要坐牢的,你知道唄!”兒子只是點了一下頭,不說一句話,也不知他心里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去睡覺前,娘還特別跑過來叮囑兒子一句:“這塊手絹你要保管好,千萬別給人家搞落了!”娘當然知道姑娘送給根兒這塊手絹的意義和重量。過了兩天,新根與美玲又“碰巧”遇見了,相隔兩丈遠,美玲把一只手放在耳邊,做了個怪相。新根只是憨憨地笑著,四目對視,冒著帶電的火花。雖然兩人未說半句話,但有這些也就夠了,兩顆心都熱熱的、甜甜的。改造八里湖,關鍵是水。為了治水,知青們同當地群眾并肩戰斗,多措并舉,開溝排水,漬水落溝,溝水歸河,他們住過草柵,吃過野菜,冒著嚴寒,挑戰酷暑,起早摸黑挖河港,迎著風雨筑河堤,頂著烈日修干渠,克服困難建泵站。疏堵結合,排灌兼顧,千方百計改善八里湖農業生產條件。一天的緊張農活就要完工,西邊的晚霞快要散盡,夜幕開始降臨,處暑節氣的氣溫逐漸轉涼,收工回家的江美玲走在生長著黃豆的稻田埂上,上下田的秧苗長得青綠粗壯,使田埂上的小路更顯得昏暗蔭庇,后面緊跟著二十幾個干活的同伴!把,什么,好痛!蓖蝗荒_背一陣巨痛,江美玲在發出叫聲的同時,感到心里發慌,頭皮在緊,眼晴發花,人也站立不穩,肩上的鏟子應聲掉下。后面的人立即上前問究竟,發現美玲右腳背上有兩對小洞在出血,周圍紅中帶紫,越腫越高。劉新根快速擠過來,見狀,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火速跪下,俯身用嘴去吸四個小洞口的污血,吸了吐,吐了吸,一邊吸,一邊擠,反復的動作不知做了多少個回合。新根又快速用秧田里的水清洗美玲的腳背。然后,一個起身,背著美玲,箭一樣在狹窄的、長著荊棘和豆禾的田埂上快步奔跑,不一會兒工夫就跑到了八里湖農場衛生院。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快,救人!醫生,救,救人!蛇,毒蛇……”劉新根語無倫次,滿臉滿身都是汗。他急,他怕,他喊,他催,他一定要讓江美玲活著。醫生很有經驗,洗傷口,打血清,上解毒藥,基本是同步進行,忙中不亂。醫生們也在搶吋間,救死扶傷,盡職盡責。美玲醒了,睜開眼睛,看見的第一個人,是劉新根。她幸福地笑了,笑得很開心,笑得很甜蜜。曹娘少不了每隔一兩天就要買些魚、肉打點湯,里面下幾根面條,叫兒子送給美玲,或叫美玲到家里來吃,每次新根都目不轉晴地看著美玲吃至碗底,美玲也愿意讓他這樣看著自己。春去秋來,歲月蹉跎。曹娘和劉新根待美玲好,知青和生產隊的人都看得出來,時不時拿美玲開玩笑取樂。美玲雖然心里樂滋滋的,但又覺得有些尷尬。盡管美玲多次暗示同意這門婚事,可劉家把這件事一直吊著拖著,不提親,不道明,不捅破這張含含糊糊的窗戶紙。不知是怕什么、等什么,始終沒有實質性進展。還是美玲主動,她不僅常來找新根談事,找曹娘說話,還找劉隊長來說媒,明媒正嫁。晚飯后,美玲跑到劉隊長家!皠㈥犻L——,劉叔——,請教您個事兒!苯懒嵬掏掏峦!澳阏f吧,什么事?只要我能幫的,談都不談!眲⑹宓故呛芩!奥犝f您們這里青年男女結婚,要有人做媒,是不是真的?”美玲臉紅了!笆钦娴泥,天下無媒不成婚嘛!”“那——那……”美玲有些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了!霸趺戳?你想幫人做媒?”劉隊長驚奇地問!安皇俏規汀恰!鞍 ,要我做你的媒人?”“劉叔,劉叔,麻煩您跟曹娘……”“這是好事,應該幫,應該幫!”劉隊長老婆也興奮地插嘴幫腔!爱敿t娘當然沒問題,新根能娶到你這么好的姑娘做媳婦,是我們劉家八輩子修來的福份。只是——”劉隊長停了一瞬間!澳阋谖颐媲罢f實話,你是不是真心的要跟新根過日子,他娘兒倆可經不起什么折騰啊!”劉隊長認真勁來了!罢娴,真的!我——”美玲一邊回答,一邊不停的點頭,這個真誠相,劉隊長是相信的!鞍パ!姑娘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你還要問!标犻L婆在隊長公的胳膊上打一下。第三天早飯后,乘曹娘和新根都在家,劉叔特地跑去,一進門就“恭喜嫂子!恭喜侄兒!”劉叔說明了來意。曹娘半信半疑,高興中也存有顧慮,她真的是又喜又怕。新根當然是滿口答應,笑在眉毛喜在心。為了讓劉新根娘兒倆放心,江美玲專門精心寫了結婚申請書,寫明了理由,表明了決心,請求領導批準。一式幾份,分別交給劉隊長、大隊黨支部、分場黨總支、總場黨委、縣知識青年辦公室。劉隊長老婆也忙上忙下、買東買西,一邊給嫂子曹娘鼓勁助力,一邊幫助張羅新郎新娘的婚事,特別是美玲姑娘父母不在身邊,她好像就代表姑娘的娘家人似的,給姑娘當參謀,當姑娘的靠山,為姑娘作主。在一個美麗的秋天,劉新根和江美玲高高興興順利地領取了結婚證,在收獲的季節里收獲了愛情。美玲在上海的爸媽也來參加他們簡單而又莊重的婚禮。面對親朋和隊友,美玲演唱了一首自己作詞、自己譜曲的歌:“走出生我城市,離開養我爹娘,來到荒蕪湖畔,過著外來生話,牽掛故鄉上海,那里有我親人。那里有我親人。同為長江邊上,建設新的家鄉,特請爸媽放心,這里春華秋實,陽光普照大地,處處光明幸福。處處光明幸福!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歌聲婉轉情真,感人至深,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槎Y是在知青點飯廳里舉行的,美玲在無數的祝福聲中和眾人的簇擁下,由一對少年“蠟姑”左右伴扶著,搭上紅蓋頭,在編炮聲中離開知青點,又在鑼鼓聲中緩緩走進了新婚洞房,從此嫁到了屬于自己甜蜜而又溫馨的家。這年江美玲已25歲了,到八里湖插隊落戶巳滿9年,劉新根也年滿28歲了,是名副其實的晚婚。一年后這對恩愛夫妻添了個的女兒,取名劉敏,美滿幸福的家庭更增加了新的歡樂和笑聲!䥇^爛泥深,水口沙堆多,地面高低不平,修路、整地、種田是知青們的日常必修課。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業糧、棉、油三大指標,是農業農村工作的重點。八里湖的棉花,球大、色白、絲長,品質好,產量高,當然要多種。種棉花不僅除草難,“棉鋤七次白如銀”。而且蟲害多,過十天半月就要打一次高效農藥“1059”或者“六六六”粉。身為生產隊的農技員劉新根,很稱職,做事既認真又負責,農藥大多由他用噴霧器來打!靶赂,農藥放在生產隊的倉庫里,嚴格說是不行的,倉庫里面有糧食,有油料,有種子,還有農具,會有污染!泵懒嵊行┎环判!皯摏]有問題,全大隊都是這樣放的,放這么多年也冇事,就我小隊不行?”新根有點不服氣的樣子!拔医ㄗh另外做個小屋,專門放農藥和藥具,這樣安全些!薄霸谀睦镒瞿?”新根問!熬驮谖覀兾蓊^邊做,你去跟劉隊長建議建議!眲㈥犻L同意這個建議。新根和美玲夫妻兩請來木工和砌匠,在自家的房子外墻壁搭起一間小批舍,專門放生產隊的農藥和藥具,進出都把木板門鎖上,以保安全!斑@里原來是一大片棉花地,有兩百多畝,哎……”韓大爺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遲遲不肯上車,發紅的雙眼,望著這塊開著黃花的油菜地,回憶起當年的不幸事。那是個“雙搶”季節,炎陽似火,熱浪滾滾,新根打完噴霧器里的棉花藥,回家洗手洗臉后搶著吃完飯,就一頭鉆進小藥屋,說是要修理打藥工具,下午要用。下午三點多鐘,隊長吹哨出工,美玲到小藥屋叫新根,推開門見他斜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撕心裂肺的哭叫聲,驚動了知青點的知青和附近的群眾,急忙把新根送到最近醫院搶救,還是沒有救活他的生命。這事可大了,有的說新根是自殺的,有的說他是被謀殺的,也有的說是中毒死亡。一人傳十,十人傳百,成為特大新聞?h刑警來了,法醫來了,總場和分場及大隊干部也來了。八里湖公安特派員奉命將劉新根老婆江美玲帶走詢問,江美玲悲痛萬分,壓力天大。美玲剛被帶走,家里的桌子、柜子、箱子全翻遍了,看有沒有遺書。小藥屋全部清空,逐一檢查,看有沒有兇器和格斗痕跡。所有關聯的人都約談了,沒有發現什么異常。劉新根尸體解剖了,除血、肺、肝有農藥1059毒素外,胃部冇發現集聚性農藥。初步結論是中午打巨毒農藥中毒或是下午在修理藥具時未保護好自己,無意中毒死亡。天氣炎熱,劉新根遺體在生產隊群眾幫助下,一切從簡,入土為安。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只是他年近六旬的老母親、風華年齡的嬌老婆、7歲聰明可愛的小女兒籠罩在沉痛悲哀之中。江美玲還未從悲痛中走出,就以亡夫劉新根妻子的身份,從學過醫的角度,向八里湖領導寫建議書:尊敬的總場領導:我是農藥中毒死亡劉新根的妻子,我是學醫的,就我視角和淺見,現向領導提幾點建議。1、農藥和藥具不能放在生產隊保管屋的糧食倉庫里,也不能放在私戶家中,要建專房由專人保管。2、損壞需要修理的打藥用具,全農場要集中起來讓專業人員,在安全場所用專業工具維修。3、廢藥具和高效農藥瓶要集中回收,統一銷毀處理。4、對全場所有農業技術員,要進行一次安全業務技術培訓。千萬不能再出現農藥中毒死人事件!劉新根之妻江美玲敬呈 1974牟8月10日這個建議,總場領導看到后,覺得很有意義,于是叫辦公室整理一期簡報,呈報到縣里。也引起了縣有關領導的重視,立即組織相關部門建立專班,寫好講稿,利用這次農藥中毒事件契機,在全縣各公社組織全體農技員集中以會代訓。壞事變好事,培訓班提高了全縣所有農技員的警惕性,規范了全縣農技員打藥、儲藥、修理藥具的技術操作規程,防止了此類事件再次發生。江美玲挑起了丈夫生前的擔子,成為八里湖農場唯一的女農業技術員。生產隊農作物每茬防蟲防病工作也做得很好,深得干部群眾信任和贊揚。破屋就怕遭連雨。三年后,江美玲相敬如賓的婆婆也不幸因病去世。江美玲三年時間,送走了兩位親人,悲哀啊!化悲痛為力量,美玲帶著10歲的女兒,堅強地生活著,從不叫苦,從不叫困難,也不向組織提什么要求。美玲積極工作,勤儉持家,精心撫養和培育好聰明聽話的女兒小劉敏。常有好心人為美玲提親,但她堅決不再婚!舾赡旰,漂亮懂事的女兒劉敏也到了媽媽當年上山下鄉時的年齡,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畢業后在省城一家金融單位工作。江美玲退休后,被劉敏接到身邊,和女兒福享天倫,結束了在八里湖36年的知青生活。從上海大城市的妙齡少女變成八里湖的農場孺婦,江美玲有失有得。失去了大城市的生活,失去了青春的年華,失去了恩愛的丈夫,失去了尊敬的婆婆,流下了汗水和淚水。收獲了青春時的夢想,收獲了忠貞的愛情,收獲了可愛的女兒,收獲了勤勞充實的人生,也收獲了八里湖這片廣闊的天地。江美玲戰勝了困難,戰勝了悲慟,戰勝了孤寂,也戰勝了自我。都說人生苦短,可美玲覺得此生幸福,她很滿足。在平凡的八里湖,像江美玲一樣從上海來的知青們,付出了他們不平凡的艱辛,灑遍了他們不平凡的汗水,遍布著他們不平凡的足跡,留下了他們不平凡的身影,創造了他們不平凡的業績,也記下了知青們不平凡的真情和貢獻。八里湖甜柑、八里湖蘄艾、八里湖魚蝦、八里湖蓮藕、八里湖香米……這些帶有“八里湖”頭銜的純天然綠色產品,凝聚了上海來的知識青年娃娃們一生的血汗和智慧。這些成果現在成為當地的綠色地標品牌,每年都要大量銷往武漢、南京、上海、廣州等地。八里磚瓦廠、八里食品廠、八里火柴廠、八里水泥廠,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紅及全縣的國營工業企業。上海下鄉來的知青娃娃,不僅是這些工廠建造的生力軍,而且在這些工廠中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不少知青擔任過管理、技術、銷售等重要崗位。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雖然這些工業企業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經過改革改制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被淘汰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知青們的思想維度和文化知識,影響了農場本地農工的思想認識和行為方式。下鄉知識青年在接受再教育的同吋,也教育和提高了當地人;在改造自己主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了八里湖的客觀面貌。過去的“大湖草”,變成了今天的養魚場;過去的釘螺溝,變成了今天的蓮花港;過去的爛泥灘,變成了今天的大糧倉;過去的黃土山,變成了今天的柑桔園;過去的大草棚,變成了今天的別墅群……嶄新而又美麗的八里湖,春季油菜開花黃金鋪地,夏季荷花出水姹紫嫣紅,秋季桔園翠綠鮮果滿山,冬季干池捕湖鰍壯魚肥。這些上了年紀的上海知青及他們的后代,該有多么的自豪呀!天變地變,人也在變。當年下鄉到八里湖的知識青年娃娃,有的返城安置,有的退休后回老籍安度晚年,有的已離開了人世,也還有六十多位健在的老人仍然留在八里湖,堅守著他們曾經付出和收獲的土地,他們的后代現已遍布全國各地,也不乏扎根八里湖的。張濤是上海知青的后代,今年56歲了,當地人還稱他“小上!。父母都是到八里湖落戶的上海知識青年,他還有個哥哥張波,1977年恢復高考時,考取了上海一所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嫂子林瑩,和張波、張濤同屬知青二代的“小上!,都是在八里湖出生,也都是在八里湖長大,從小兩鄰居大人小孩都很和睦,有困難互幫互助,有好處共同享受。張波考取大學時,瑩瑩不知有多高興和羨慕!肮膊ǜ,考上了大學!”“過兩三年,你也一樣,會考上好大學的,加油!”張波習慣性地摸著林瑩的小辮子,鼓勵她。由于媽媽是資本家的女兒,1980年“落實政策”,林瑩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便隨媽媽返城回到了祖籍上海。她用媽媽“落實政策”的那筆錢做資本,辦起了一家公司,做起了皮革生意。張濤的父親,是上海來的知青中佼佼者,他有文化,做事用心,公道正派,人緣還不錯,在八里湖工作順風順水,曾擔任過八里湖國營企業的副廠長,為八里湖建設和發展出了力、流了汗,也吃了不少苦。雖未能像哥哥張波一樣考上大學,但張濤大腦靈活,做事麻利扎實,高中畢業的他就當上磚瓦工,還開過拖拉機,后來又承包桔子園,承包幾處精養魚池。張濤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闖敢試,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種養大戶。桔園不遠處有一個特種(精神病)醫院,長年有兩百多人在高大的鐵板網圍墻內治病、療養和生活。張濤每次往返桔園總忘不了要向里面看幾眼,有時還站在那兒發愣。俗話說:不怕生壞命,就怕得壞了病。菩薩心腸的張濤,很同情、也很惋惜這些精神病人坎坷的人生路,真心實意想幫助這些無辜而又可憐的人,那怕每天每人給一瓶礦泉水,或者加一個雞蛋,以盡自己仁慈之心和微薄之力。經過與院方溝通,張濤慷慨捐了5萬元。不料,此事被好心的記者登在報紙上,發在網絡里,對外宣傳報道了。本來老張想當無名英雄,結果還惹來了麻煩。夏末的天,娃娃的臉,說變就變。突起的烏云遮住了太陽,幾道閃電過后就是轟轟的雷聲,一場暴風雨就要來了!皟芍焕匣,兩只老虎……”手機鈴聲響了,張濤見是嫂嫂打來的,趕忙接應。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阿濤,報紙上有關你捐款是怎么回事?!你有困難,讓我幫你。傷疤好了,你又把錢捐給別人。你有錢,是嗎?那就請把我的錢還給我!”還沒等張濤應聲,電話就“哆哆哆”掛了。張濤及時回撥,想跟嫂嫂解釋原委,可那頭就是不應答。打電話給哥哥,總是“正在通話中”。張濤很憂悶。晚上,張濤手機上有條長長的微信:“弟弟好,你嫂子批評你,也是為你好,遇事不能現山露水逞能,十年前一場大雪,把你桔樹凍死三分之一,你嫂子給你20萬,讓你補苗買肥,才恢復桔園的生機;五年前的一次大洪水,把魚池淹沒,你損失100多萬元,嫂子二話沒說打給你50萬,讓你去發工資,交承包費。嫂子也不容易啊,她的公司雖然家大業大,一年有幾千萬的收入,但除去稅收、人員工資、房租、銀行利息等,所剩也不多。你好不容易度過了難關,事業還要發展,要自我量力啊。兄波!睆垵睦锏购7、五味雜陳。小時侯在一起天真嘻逐玩樂,讀書時的一路扶攜照顧,哥嫂成家后每月匯10元錢鼓勵他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大學,在自己受災無助時哥嫂總是伸出溫暖的手……這一幕幕像電影在腦海閃過。為什么在這件事上卻如此糾結?“感謝哥嫂的關心!我的桔園、魚場,今年人努力、天幫忙,效益還可以,請哥嫂放心。至于捐款的事,這所精神病院就在我們附近,里面醫治和生活的大多都是困難家庭的人,真的很可憐,我只是盡了點微薄之力而已!睆垵亓藯l微信,但覺得還未說個清楚明白,他想,嫂子說的這個錢真的該還給她。次日上午,張濤跑到銀行去打錢,由于近幾年銀行用戶賬號清理整頓、規范管理、一人一卡,銀行說林瑩的這個賬號已經停用了,錢打不出去。張濤趕緊又補了條微信!罢埜缟┌l個銀行賬號來,我今明兩年各還35萬元本金,利息請您們說個數,我后年還清。真誠感謝阿哥阿嫂的搭救之恩!愚弟濤!睅滋爝^去了。幾個月過去了。三年過去了。張濤一直未收到哥哥嫂嫂的銀行賬號,收到的只有鼓勵和節日問候。張濤繼續發展他的產業,也還繼續做他的善事,新冠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災期間,他照樣向衛生部門、值守點捐錢捐物,支持抗疫抗災。桔園、魚池近幾年也獲得了好收成,張濤全家日子也過得火紅、幸福。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上海知青到八里湖,彈指六十多年過去了,來時青年娃娃,轉眼白發老人。他們及其第二代、第三代,把八里湖當作可愛的家鄉,當作發展的根基,當作生活的樂園,當作未來的希望。為了國家這個大家,知識青年娃娃們離開了上海這個老家,創建了八里湖這個新家。八里湖有歷史,有很古老的歷史,上海青年娃又在八里湖續寫了新的歷史。韓大爺的故事還未講完,下次有機會,再來聽他講故事。上海與八里湖,同飲長江水,千里有緣,萬年有情。

    向勞動者致敬

    作者簡介

    《蘄春作家》2023年第18期

    孫錦,1963年生,蘄春縣財政局一級主任科員,黃岡市作家協會會員。近年來,在《中國老區網》《中國老區建設》《今日老區》《湖北老區網》《黃岡老區網》《黃岡老區》《湖北文學季刊》《蘄春文藝》《蘄春作家》《蘄春文化研究》《傳蘄》《楚文學》上發表散文、小說、故事、詩、詞、報告文學、調研報告、通迅等300余篇。

    文熱點

    伊人久久精品久久亚洲一区,这里只有精品亚洲,人妻av中文无码专区,国产一级a 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