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進度條已經劃到了99%蘄春7922名考生個個斗志昂揚帶著夢想奔赴“戰場” 蘄春作為文昌之鄉崇文重教氛圍歷來濃厚其中以蘄州為最今天的蘄州城隨著考試車輛的出發沿途大道站滿了群眾紛紛燃放煙花、拉上橫幅為學子們“壯行” 每一聲鞭炮禮花每一句“加油”都飽含著蘄州人民對莘莘學子的期盼祝福這樣的場面已經在古城蘄州堅持了20余年 作為教授縣為何獨蘄州風氣如此之盛?小布曾多次到蘄州尋訪每一次都被當地的書香氣息和尊師重道的學風深深折服而這些歷史小布也為大家梳理了一下 東長街 “水漫紅石頭,狀元滿街游!边@是蘄州人廣為熟知的民謠。一條只有100余戶人家、約500米長的狹小街道上,曾走出了近200位博士、教授等,這里就是蘄州東長街,也是著名的“博士街”。 早些年當地媒體報道,在蘄州鎮上,李寶珍一家出5個博士的故事被傳為佳話。在古蘄州城的第三小學,博士文化墻遍布校園,每一位學生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傳承著古樸而濃厚的學風。 金陵書院 位于蘄州江邊的金陵書院,是黃岡僅存的古書院遺址之一,見證了蘄州千百年來的書香文化,F存建筑興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金陵書院”、“聚德堂”、“保嬰堂”三部分組成。院內有“鐘山遺秀”、“重修碑記”等碑刻5塊,大門首“金陵書院”幾個遒勁大字仍歷歷在目。 著名的文學家顧景星、王世貞都曾在此設過講堂講授文學;近代我國著名的國學大師黃侃先生多次在此講學;辛亥革命的先驅詹大悲、董必武等曾幾度出入金陵書院,在此組織學社積極宣傳革命思想,秘密發展革命組織;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我黨以金陵書院及其內的純陽閣作掩護在此開展過地下工作。解放后,該處作為干部學校,為革命培養大批骨干隊伍。 崇文重教的“鄉規民約” 10余年前,蘄州當地一位考古愛好者無意間在田地里發現一塊古石碑,經過研究發現,該石碑約立于上世紀20年代,距今已有百年。 經過處理后碑文內容得以呈現,算得上是當時的“鄉規民約”,大致意思是,凡當地考生要參加各地考試,鄉親們都有責任和義務提供路費贊助,支持考生外出求學。 關于蘄州崇文重教的傳說有很多。相傳唐代詩人李白、杜甫曾到蘄州鳳凰山游歷,至今山腳下的白甫沖,就是為紀念他們而命名的。到了明朝,凡蘄州考生參加鄉試,街坊四鄰均送上數石(dàn)谷物以作盤纏,預?忌咧。蘄州還有“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口水井,九十九座廟宇”之說。牌坊多,形容求學術功名之風盛。廟宇多,指的是文化交流很頻繁。水井多,指的是慕名前來求學者眾多。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你們還有補充的嗎歡迎下方評論交流~ |
近日“2022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中藥材)品牌聲譽前100位”名單
親愛的家長們、同學們:大家好!為保障同學們安全、平穩、有序返
火樣瑞金紅文/熊啟文一路向南,高速兩旁不時閃現的由紅粘土構成
本文是一篇敘述李時珍精神的專論,即嚴謹治學的研究精神,無私奉
重磅樓市利好傳來!剛剛三部門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認房不用